角膜塑形镜 激光矫视 白内障 斜弱视 眼睛疾病 眼镜验配
  • 国外角膜塑形术的发展历程

    角膜塑形技术在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新加坡、香 港、澳门和中国台湾等地普遍开展。目前是获得美国FDA批准、仅有的两种治疗近视的方法之一(另一种为准分子激光手术,仅适用于近视不再发展的成年人)。

    国外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程

    关于角膜塑形现象的学术报告最早见于1962年的第七届国际角膜接触镜会议,有视光师惊异地发现配戴者误戴弧度比眼睛平的硬质角膜接触镜,可以稍许降低眼睛的近视程度,从而提高不戴眼镜时的视力,其后不久该种现象被定名为角膜塑形术(Orthokeratology)。

    1971年,有人设计出第2代塑形镜,即将镜片内表面设计为三个固定的弧面,让配戴眼在3-4个月内定期更换3-4副镜片,从而以循序渐近的方式矫正近视,最大限度可以矫正300度左右。

    1995年前后出现了第3代产品,以将镜片内表面设计为4个以上的弧面为特点,同时采用了高透氧和高滋润性能的镜片材料,以及高旋转速度的切削工艺,使镜片有可能仅在夜间配戴,无须定期更换多副镜片,矫正近视的最大限度达到600度,甚至更多。大大提高了角膜塑形镜的实用价值,配戴人群也日益扩大起来。

    1998年5月 美国FDA批准日戴型角膜塑形镜的临床使用。

    据美国眼睛研究基金会2000年估计,全球约有55万人配戴着角膜塑形镜。

    但是,当时美国的FDA和中国的SFDA并没有批准能够夜间配戴,直至2004年12月3日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才被批准,美国FDA要求夜戴型镜片材料DK值不得低于80,中国SFDA则要求夜戴型镜片材料DK值不得低于90。

    全球角膜塑形技术大会分别于2002、2004和2005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专业学术研讨会,每次会议均有超过20个国家、超过400名的代表参加。

  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于2008年在美国成立,主席为美国人Cary M Herzberg。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中国学术指导委员会则是在2012年8月江苏省中医院眼科成立。

    近期国际角膜塑形学术相关会议信息(2014年1月更新):

    2013.6.28-30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第二届国际角膜塑形学学术会议(IAO/EurOK)。

    2014.01.23 美国内华达州 拉斯维加斯 角膜塑形和近视控制全球特殊镜片研讨会(GSLS)

    2014.01.26 意大利 博洛尼亚 欧洲角膜塑形学会(EurOK)培训会议

    2014.3.28-30 中国 上海 第三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大会(CIAO)

    2014.4.24-27 美国芝加哥 美国角膜塑形和近视控制学会(AAOMC)The sixth annual corneal reshaping and rehabilitation symposium, Vision By Design